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生命教育 台灣走在陸港前面

旺報【記者李侑珊╱專題報導】

華人社會重視禮俗,過去避談生死,但隨著時代進步,生死不再是禁忌的話題。教育部透過生命教育計畫,推動生死課題已逾20年,教案不只融入教科書,還另設計繪本、動畫等教學形式,帶領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,深獲大陸與香港學者讚賞,認為「台灣走得比我們前面」。

英國《經濟學人》智庫調查各國死亡素質,台灣繼2013年獲亞洲冠軍後,日前公布的「2015年死亡質量指數」,在全球參與調查共80個國家、地區中,排在全球第6名,再度位居亞洲之首,不僅領先第12名的新加坡,也贏過第22名的香港及第71名的中國大陸;而台灣不只健保醫療環境、臨終關懷服務獲國際肯定,將生死課題納入義務教育的作法,也讓陸港兩地學者表示讚賞。

每學期12周「談生論死」

事實上,早在1997年,台灣省教育廳便開始推動「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計畫」;1999年精省後,教育部承接相關業務後,開始擴展生命教育實施範圍,不僅納入國中、小學房貸高雄苓雅房貸車貸信貸高雄橋頭車貸信貸的課程,高中到大學也都有開選修課,教導學生理解生命及生死的概念。

考量到各學齡理解能力不同,各校可自行設計不同的教案。像台東馬蘭國小設計繪本教案「一片葉子落下來」,引導低年級學童思考死亡的意義;還有教科書出版社針對國小三年級學童,製作動畫「溫柔的告別」,陳述一名10歲學童因病離世的心境;另外,在國中階段,亦有開設名為「前世今生」的生命課,讓學生了解生命的無限性。

「在生命教育的發展上,大陸至少比台灣晚了20年」,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李坤崇,同時也是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執行長;長年關注台灣及兩岸生命教育的發展,李坤崇發現大陸與香港的狀況雷同,未被官方納入管轄,至今仍缺乏一貫教材範本。

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系副教授周燕雯曾指出,香港政府無意推動生死教育,民間機構只能自己找金源設置慈善基金,但力量有限;相較之下,台灣教育部門將生死課題編入義務教育,每學期至少有12周的課程帶學生「談生論死」,有助學子了解生命意義。

引導學生理解生命循環

相較於台灣的生命教育課程與教材已臻純熟,大陸發展生命教育的時間不長,尚未建立系統化的課程,學生理解生死的概念不足,學子自殺的新聞時常位居媒體版面;2010年大陸首間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才在北京師範大學設立。

李坤崇指出,近年兩岸時常輪流舉辦生命教育議題的研討會,他不只一次在會議中聽到,大陸學者表示「台灣的生命教育走得比我們前面」,期望能借鑑台灣經驗;但他說,在生死議題的理解上,台灣的教育較為開放,老師們多會引導學生將其視為生命的循環,但大陸社會仍較保守,「特別在生死教育的推廣上,還有一段路要走」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生命教育-台灣走在陸港前面-215006268--finance.html

信貸高雄前金信貸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ldwin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